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新国际工程学院学生参加竞赛屡获国家级奖励

    发布日期:2025-10-10 点击数:

    2025年中新国际工程学院学生在各级竞赛中捷报频传,共有3人次获得2项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5人次获得10项国家级竞赛二等奖,7人次获得6项省级竞赛一等奖。这些竞赛奖项的取得,是学院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成果,充分展现了学院“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育人实效。

    由我院学生李慧茹、冯诗童等人组成的团队在2025年中国大学生机器博弈创新设计大赛中斩获国家级一等奖。他们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与创新思维,在视频内容设计、科学创新等关键环节深耕细作,通过动态画面直观展现技术亮点,有效突破了传统文字或静态方案在博弈逻辑传递、成果展示上的局限性

    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新居住数字化创新创业大赛中,由我院学生顾峻祎、马振超作为团队成员参与的“南京房地产经济现状及智能化改造方案”项目荣获国家二等奖。该项目应用BP神经网络结合GIS软件分析了南京房地产的现状,并依据政府政策从减少库存、盘活存量等方面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方案。

    由我院学生杨紫桐、赵钰泽、刘跃霖创作的“沈阳建筑大学走棋如风(Never out)”项目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暨第十九届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他们创新性地运用了智能决策算法与博弈树搜索优化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博弈程序中常见的决策效率低下和局面评估不准确等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团队的博弈程序能够更加“智能”地进行决策,展现出更接近人类思考方式的卓越性能。

    “招行杯”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由我院学生赵钰泽参与的“环保卫士-基于多传感器融合自适应管径的排水管道智能清淤机器人”项目获国家级二等奖,创造了学院在此项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该项目通过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与自适应管径设计相结合,有效攻克了排水管道清淤作业中


    的多项技术难题。所研发的智能清淤机器人采用新型轮爪混合式自适应管径结构,结合自动化控制与机器人技术,实现了远程监控与整机运行管理的高效同步。

    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学科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化布局与创新性实践,累计举办六场高水准专题讲座,构建起覆盖赛前指导、赛中协作、赛后总结的支持体系,为竞赛成果的突破性进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学院将深化课程-竞赛-科研三维联动机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为纽带,强化中新双方在竞赛领域的深度协同;构建国际视野+工程实践双轮驱动培养范式,通过引入国际竞赛标准、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加速复合型人才的孵化进程,以进一步推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向更高层次跃迁,为东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